目錄
【中醫養生解碼】今天(6月21日)是夏至,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,也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。公元前七世紀,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,就確定了夏至。視太陽到達黃經90度時為夏至。
根據香港天文台資料,2024年夏至的時間為6月21日清晨4時51分。《曆書》記載:「斗指乙,為夏至。萬物至此皆假大而極至,時夏將至,故名也。」
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:「一候鹿角解;二候蟬始鳴;三候半夏生。」古人認為,鹿角朝前生,所以屬陽。到了夏至這天,是一年中北半球白晝最長的一天,陽氣達到了最盛,然而物極必反,過了夏至,陰氣生而陽氣始衰,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。雄性的蟬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;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,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。
古人以夏至為分界點,將陽極陰生,陰陽轉換,周而復始的哲學理念,融入了對物候的觀察和思考中,由此可見,在炎熱的仲夏,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,而陽性生物卻開始衰退了。
夏至飲食要遵從進出平衡的原則,身體消耗多少熱量,就需要補充多少熱量。飲食調養原則是祛暑益氣、降溫、生津止渴,可適當地喝冷飲,既能降暑又促進消化,但切忌不可過量,以免增加腸胃負擔,導致腹痛腹瀉。平時應多吃利水滲濕的食物,有利於將體內多餘的水濕排出。
一、荷葉:清涼解暑 止渴生津
味苦、澀,性平。入心、肝、脾經。具有清涼解暑、止渴生津的功效。荷葉是睡蓮科草本植物的葉片,主要產於中國南方。夏季採摘,或鮮用或乾用,可做烹飪原料,味道清香,增味解膩。入藥時,可治暑濕腹瀉、眩暈、水氣浮腫,對夏季風熱感冒引發的頭痛有較好的緩解作用。
二、蕎麥:健脾益氣 開胃消食
味甘,性平。入脾、胃經。具有健脾益氣、開胃寬腸、消食化滯的功效。蕎麥含比一般穀物豐富的離胺酸,鐵、錳、鋅等微量元素,且富含膳食纖維,是精製白米的十倍、蕎麥中的菸酸能促進新陳代謝,增強解毒功能,還具有擴張血管、降低血液膽固醇的作用。
三、青瓜:清熱利水 生津止渴
味甘,性涼。入肺、胃、大腸經。青瓜含許多礦物質、果膠與少量維他命,能清理腸道,降低膽固醇、清熱利水、解毒消腫、生津止渴。夏季暑熱難耐,不免心情煩躁,適當食用青瓜可解暑降壓。
四、茯苓:利水滲濕 健脾安神
味甘、淡,性平。入心、肺、脾、腎經。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安神的功效。茯令為歷代醫家最為常用的「上品」之藥。《神農本草經》認為「久服安魂養神,不飢延年。其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強免疫力、抗腫瘤、鎮靜、降血糖等作用。
五、豆角:理中益氣 滋陰補腎
味甘,性涼。入脾、胃、膀胱經。豆角又稱豇豆,烹調方式多樣。有理中益氣、滋陰補腎、健脾養胃、和五臟、生精髓等食療功效,還對嘔吐、打嗝等不適之症有幫助。
瀏覽健康嗎其他平台🔎Youtube播放清單及優惠資訊 linkby.tw/healthcodeh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