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【尚能飯否】華人自小以米飯為主食,但隨著年紀增長,或血糖偏高,人們會刻意減少飯量,藉此控制血糖水平,到底這做法有沒有問題?是否只能減少食飯來控制血糖呢?
白飯屬精緻澱粉,普通被認為會刺激升糖指數,進入消化道後會迅速轉化為葡萄糖。一般來說,升糖指數在70以上,已可視為高升糖食物,大米就高達83。曾有研究指出,白飯攝取與2型糖尿病的風險有關,但白飯主要的營養是碳水化合物,能提供身體足夠能量,如攝取碳水化合物取代米飯,有可能對健康帶來其他負面影響。
現代營養學認為碳水化合物有減少蛋白質消耗的作用,人體缺乏碳水化合物時,會用蛋白質為能量,而蛋白質的主要功能是修復身體的組織細胞,若長期攝取過少碳水化合物,會使身體未能好好利用蛋白質,因而出現脫髮、肌肉流失、指甲脆弱、疲倦、畏寒四肢冷、面色淡黃、月經失調等營養不良。
香港註冊中醫師徐澤昌博士解釋,米飯或澱粉類食物在中醫角度,具養脾胃之效,脾胃健壯則氣血充足,身體臟腑也會健康,並建議4招讓大家放心食飯,其中第3點要特別留意:
1.粗細搭配
煮飯時加點粗糧,如糙米、燕麥、蕎麥或豆類等,亦可加薯類如南瓜、番薯等,不但能補充膳食纖維和多種營養,還能預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。
2.控制飯量
適量進食很重要,長者每餐別吃超過一碗(160克)白飯,整體上要維持七分飽。其實,任何人士也不應食得太飽,影響消化功能。
3.別煮太爛
長者會以為食爛飯有益腸道,其實飯煮得過份軟爛,會加快消化速度,容易使血糖升高。因此,注意煮飯時不要刻意加太多水,導致經常「食軟飯」。
4.細嚼慢嚥
進食速度會影響血糖波動,吃得太快,腸胃消化吸收快,血糖濃度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升高。減慢進食速度,再配合高纖維蔬菜,已可減緩主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。當然,進食速度是需要慢慢習慣,難以在一時半刻改善到。
瀏覽健康嗎其他平台🔎Youtube播放清單及優惠資訊 linkby.tw/healthcodeh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