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內容

宜線下結合更穩陣 線上醫療平台便利

深圳和睦家醫院首席運營官蕭毅晃表示,線上醫療帶來方便,但首次求醫時宜親身到醫院。

目錄

【北上求醫】近年港人北上成風,內地線上醫療平台亦愈趨成熟,當你感到身體不適,便在線上得到醫生專業意見,甚至直接配藥送上門,最快半小時收到藥物送,相信是未來醫療新趨勢。

深圳和睦家醫院首席運營官蕭毅晃表示,線上醫療帶來方便,但首次求醫時宜親身到醫院,之後再配合線上覆診,做法相對穩妥。

線上問診,與醫生進行溝通時主要通過文字、圖片、語音及視頻。當中可以文字方式向醫生描述個人症狀及病史,醫生再以文字解答及給予診斷建議;圖片問診適用於皮膚病或外傷等,通過視覺呈現病情。

不方便使用文字描述的,可改用語音功能,直接錄音說出病情;亦有平台提供線上視訊諮詢,約定時間線上見面,方便醫生直觀病人狀態。

現時內地多種線上問診及購藥平台,如美團、京東、淘寶、微醫等,方便市民隨時隨地「採用」醫療服務。以微醫為例,在微信搜尋「微醫」小程序,進行實名認證,登錄個人信息後,便按個人病情、醫院、科室或醫生姓名進行醫生搜索,通過醫生頁面,用戶能了解到該醫生的長處、評價量、患者評價、收費等。

有用戶分享,有圖文問診或電話問診兩種方式,繳付費用後便可與醫師進行「對話」,如3分鐘快速接診(圖文問診)的費用為19元人民幣。首先,病人要描述自身病情,醫師會進一步查問病況,然後提出治療建議,有需要時還會提供藥物推薦,病人只需通過連結選擇合適藥店購買藥物便可,最快半小時送到府上。

蕭毅晃認為,平台實用,十分方便,如日常服用的醫院藥物缺貨,可通過這些平台下單買藥,在某些場景下確實可幫助病人更快獲得藥物。線上平台要取替傳統醫生面對面交流,未必滿足到實際需求,故線上與線下診療結合較合理。

蕭毅晃認為,線上醫療主要應用於覆診,或因應病情變化進行跟進。如小朋友患有肺炎,服藥後仍有咳嗽,可在線上向所屬醫生查詢及跟進。醫生曾為病人診治,可跟據已有病歷給予較穩妥建議。

內地很多醫療機構都提供線上醫療平台,方便病人處理病情。蕭毅晃指出,線上醫療平台須跟從互聯網醫院牌照的規範,相關規管非常嚴格,並受到衛健委的監管。市民選擇互聯網醫院時,要選擇具有互聯網醫院牌照,有正規醫生掛診的線上平台。第二是對個人私隱及病歷提供安全保障,第三是用作覆診或慢性病管理。

病人感肚痛,原因不明,一般需要到醫院求診。因肚痛涉及範圍很大,到底是腸、胃或甚麼位置出現問題,沒有觸診,很難確定病情。蕭毅晃重申,若然未有到醫院機構求診,只在線上跟醫生簡短溝通便以此斷症,未必符合傳統醫療模式及概念。他強調,醫療問題可大可小,先進行線下問診,再使用線上醫療平台。

瀏覽健康嗎其他平台🔎Youtube播放清單及優惠資訊 linkby.tw/healthcodehk

最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