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內容

大餐後飲可可或綠茶 有利心血管健康

研究指,大餐後飲用「可可飲品」或綠茶,可助血管放鬆,更快從壓力狀態中恢復

目錄

【保護血管】年末將至,大吃大喝,隨時令身體吃不消。《Food & Function》刊載研究指,大餐後飲用「可可飲品」,可助血管放鬆,更快從壓力狀態中恢復;又在餐後適度飲用綠茶或食用莓果,同樣對心血管有益處。

英國伯明翰大學招募23名健康人士,年齡介於19至35歲。參與者在每次測試前禁食12小時,並在24小時內避免飲酒、攝取咖啡因或富含黃烷醇的食物和劇烈運動。研究團隊測量受試者的血管功能、腦部氧合作用、前臂血流量、血壓、心血管活動和情緒變化,藉此了解攝取高黃烷醇的可可對高脂肪飲食後心理壓力的影響。

研究團隊初步將受試者分成兩組,實驗組攝取表兒茶素(epicatechin, 黃烷醇的一種)含量較高的可可飲品,每份含有150毫克的表兒茶素和695毫克的總黃烷醇(flavanol);對照組則攝取低表兒茶素的可可製品,表兒茶素與總黃烷醇之含量分別為少於6毫克與5.6毫克,兩種可可飲品的咖啡因和可可鹼含量皆相同。

上述兩組在實驗過程中皆食用高脂肪餐點,包含兩個奶油牛角麵包、10克鹹奶油、1.5片多士和250毫升全脂牛奶,並在攝取高脂肪餐和可可飲品後,進行8分鐘的心理壓力任務。

結果顯示,實驗組在執行壓力任務後的30分鐘,肱動脈血流介導的血管舒張(FMD)測量值沒有顯著變化,90分鐘後則增加1.37%;對照組在心理壓力測試後的30分鐘和90分鐘,FMD值分別降低1.29%、1.11%,顯示血管內皮功能有受損。

研究作者Catarina Rendeiro博士解釋,FMD是評估血管內皮功能的一種指標,指的是動脈在血流增加時擴張的能力。FMD值越高代表血管內皮功能越好、血管健康程度更佳。

黃烷醇可以降低「內皮素-1」(ET-1)的生成,其為一種強效血管收縮劑,會抵消一氧化氮的血管舒張作用。黃烷醇具有抗氧化作用,幫助清除自由基,減少氧化壓力對血管的損害。最後,黃烷醇具有抗炎作用,可抑制發炎反應,保護血管內皮細胞。

研究發現,攝取高脂肪食物與心理壓力增加有關,而心理壓力容易引起血管舒張功能下降。長期壓力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,如工作壓力較大者,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比壓力較小的高出40%。

然而,飲用高表兒茶素可可飲品,雖有助於改善血管功能,但對於某些指標則沒有明顯改善效果,如大腦前額葉皮質的氧合作用仍會增加;情緒參數、頸動脈血流和直徑與心血管反應等相關數據,均未發現顯著差異。

今次研究的限制是樣本不足、個體對高脂肪餐食的代謝差異、參與者群體過於單一等。另外,並非僅有低脂可可類飲品對心血管有益,攝取5.5湯匙未加工的可可粉(如黑朱古力)、兩杯綠茶與300克莓果,也能與可可飲品達到相似效果。

瀏覽健康嗎其他平台🔎Youtube播放清單及優惠資訊 linkby.tw/healthcodehk

最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