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下街上人人都戴上口罩,防新冠病毒,同時也減低染上嚴重流感的風險。但天氣忽冷忽熱,仍有可能染上傳播力更強、病徵較輕的傷風、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。除了多飲水、多休息之外,中醫認為感冒分風寒型和風熱型兩種,不同的病徵,應用不同的方法為身體補元氣及補水份。
作者: 健康嗎
中藥「鵝不食草」如何醫鼻敏感?
「鵝不食草」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帶花全草。是一味中藥,具有祛風、散寒、勝濕、去翳、通鼻塞的功效,可治療感冒、寒哮、喉痺、百日咳、痧氣腹痛、鼻淵、鼻瘜肉、跌打等症。
臨床辨證,鼻敏感患者的身體狀況大部分為「肺氣虛弱」和「脾氣虛弱」。鵝不食草屬辛藥,歸肺、肝經,可通竅散寒,祛風除濕,故不論肺氣虛弱或脾氣虛弱證型患者都適用。自古用於止咳、平喘、抑菌、抗炎等。現代臨床應用於感冒、慢性氣管炎、百日咳、急慢性鼻炎、過敏性鼻炎(鼻敏感)、萎縮性鼻炎等。
鵝不食草是鼻科要藥,味辛性溫,歸肺經,有發散風寒、通鼻竅、止咳等作用,對鼻塞、鼻炎、鼻敏感引起的流涕有特效,但要配以其他中藥,如薄荷疏散風熱;白芍斂陰、柔肝止痛,並能制約鵝不食草的辛燥;防風解表驅風,有抗過敏作用;金銀花、黃芩、黃連清熱解毒;桔梗上浮入肺,與甘草及大棗同起佐使作用。

鼻敏皇 純中藥噴劑
香港傳統中藥噴劑品牌—『鼻敏皇』(http://www.laismedicine.com/product.php?id=1)是全港唯一經大學臨床實証,有效舒緩鼻炎(鼻敏感)的純中藥噴劑。『鼻敏皇』中主要的成分鵝不食草是黃酮類物質,是有效舒緩鼻炎(鼻敏感)徵狀的中草藥。它可在不同程度上控制鼻炎(鼻敏感)反應作用,預防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,減輕敏感症狀,包括噴嚏、鼻癢、流鼻水、鼻塞等等,不含任何副作用。定時及適量使用,便可舒緩及預防鼻炎(鼻敏感)症狀。鼻敏皇的成份不單有鵝不食草,也配有以上所述的多味中藥相輔相承。

延伸閱讀:
另一方面,國內最新研究亦發現,鼻敏皇亦有效殺滅H1N1流感、H6N6禽流感、H7N8禽流感、H3N2甲型流感病毒和229E人類冠狀病毒99.99%病毒。中醫博士崔紹漢解釋,當身體出現炎症反應時會活化一系列免疫細胞,適度的反應有利身體消除炎症,但過激的反應會引發細胞因子風暴,對身體有害,因此推斷:1、受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,由於不斷使用鼻敏皇,有可能及時抑制細胞因子風暴的出現,令病情迅速好轉。2、部分密切接觸者由於及早使用鼻敏皇,對病毒產生抑制作用,以致免受感染。
更多中藥鼻敏感噴劑對治鼻敏感及助攻新冠病毒的資訊,請看中醫學博士崔紹漢的文章:https://bit.ly/3lFaAKV
三種食物+回春四穴 補肝腎白髮變黑髮
未到中年,已長白髮,如果並非遺傳,依中醫角度看,就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警訊。中醫認為,「腎藏精,其華在髮」、「肝臟血,髮為血之餘」,所以頭髮能反映人體肝、腎的狀態。
中醫治療白髮,主要是補血、補肝腎,可採用食療補腎氣,腎氣充足,頭髮才能茂密有光澤。中醫講「以黑補黑」,利用黑色、深色食物補腎氣,以養黑髮。
以下三種食物有利於頭髮的生長和變黑。
一、黑豆
常吃黑豆可以調節人體的雄性激素水平,減緩由雄性激素分泌導致的掉頭髮,加速頭髮生長。且黑豆含有黑色素,可以幫助白髮變黑。
二、黑芝麻
黑芝麻能養血、烏髮、益肝、補腎,它富含生物素,對身體虛弱、早衰而導致的脫髮效果最好,對藥物性脫髮或疾病引起的脫髮也有一定療效。
三、核桃
核桃能烏髮,古代醫書有言:「通經脈,黑鬚髮。」因為「髮者血之餘」,血旺則髮黑。
烏髮養髮除了靠飲食調養以外,穴位按摩是必不可少的外部保養。藉由刺激穴道來提升腎的機能,並改善血液循環不佳、血液量不足的問題,讓營養能確實運輸到髮根,還你茂密黑髮。
一、浮白穴
浮白穴在耳後頭骨凸起後上方入髮際一寸處。這個穴位主治頭痛、頸痛、耳鳴、耳聾、牙痛等。常按這個穴位,可以治療白髮,讓頭髮愈來愈黑。
二、百會穴
百會穴位於頭頂的正中央,平時按摩此穴位可安神定志、治療脫髮。建議用中指刺激百會穴,改善氣血循環,維持頭髮正常營養供給。
三、風池穴
風池穴位於髮腳的凹陷處,按摩此穴可以促進頸部到頭部的血液循環,還能清頭目,利五官七竅,對治療白髮有非常好的效果。
四、湧泉穴
湧泉穴位於足底部,捲足時足前部凹陷處。湧泉穴能改善腎的經絡流動,有保養腎的效果。雙手大拇指以稍大的力道按壓,雙腳各十次左右。
寒露節氣養生防病 吃蕉棗百合按大椎穴
寒露,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七個節氣,太陽移行至黃經195度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說:九月節,露氣寒冷,將凝結也。表示氣溫比白露時更低,地面的露水非常涼,快要凝結成霜了。
護肺抗COVID-19 六招飲食宜忌
肺炎肆虐,人人談「肺」色變。但其實保養好肺部,就可有較高免疫力,即使感染也較容易戰勝疾病。要肺部健康,除了不吸煙外,均衡飲食亦同樣重要。分享一些食材挑選上的小竅門,希望能幫助大家養肺。
便秘三大類型 中醫食療方緩解
不少人有便秘的困擾,長期的便秘、代謝廢物累積,不但會影響健康,也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。中醫把便秘分為三大類型。
9種食物可補維他命K
維他命K是一種較少被討論的脂溶性維他命,知名度不及其他維他命,但它可促進凝血、預防骨質疏鬆和心血管疾病等,而其顯著的功效之一,就是強化骨骼。想在日常生活中多吸收維他命K?不妨記下這9種常見食物。
吃得對吃得廣 素食者操肌無難度
健身一定要吃肉嗎?非也。不少歐美知名運動員和健身人士都是素食者,同樣能攝取足夠的蛋白質,練出結實身型。我們綜合了健身教練的經驗和營養師的建議,為素食人士帶來健身佳音。
酒鬼注意!3個穴位解宿醉
飲酒傷身,但若然真的飲大了,胃痛、頭痛甚至嘔吐,在所難免。如不想承受酒後不適和飲醉後的不良反應,到底要如何解酒才好呢?中醫學上有幾個穴位,可紓緩各種宿醉反應。
缺維化命B12六徵兆 食療可補充?
如果你患有維他命B12缺乏性貧血,那代表你身體缺乏這種維他命,在製造紅血球(又稱血細胞)時,維他命B12扮演重要角色,若沒有足夠的維他命B12,意味着你的細胞可能也缺乏足夠氧氣和營養來運作,最終可能會覺得虛弱、疲倦。維他命B12缺乏性貧血也可能損害神經,並影響記憶和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