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有分風寒、風熱 中醫教治本良方

疫情下街上人人都戴上口罩,防新冠病毒,同時也減低染上嚴重流感的風險。但天氣忽冷忽熱,仍有可能染上傳播力更強、病徵較輕的傷風、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。除了多飲水、多休息之外,中醫認為感冒分風寒型和風熱型兩種,不同的病徵,應用不同的方法為身體補元氣及補水份。

風寒型感冒:多飲暖水或微熱水、薑茶、蔥豉湯

風寒型感冒的症狀,一般是怕冷畏寒、鼻涕及痰顏色較清。中醫推薦補水可靠暖水或微熱水,另外宜飲薑湯或薑茶,亦宜飲蔥豉湯。

薑湯適用於風寒型感冒,亦適用於初起感冒,可快速有效收服感冒。中醫認為,薑含有薑辣素、薑油酮,有助排汗,趕走體內累積的熱氣,尤其應取用水分較少的老薑,促進血液循環效果更好。但必須注意,並非所有感冒患者都適合飲薑湯。一旦患者有喉嚨發炎及腫痛、鼻涕變黃變稠時,顯示感冒演變為有發炎現象的風熱型,就不適合再飲溫熱性的薑湯,以免發炎症狀更嚴重。

針對風寒型感冒,中醫亦推薦蔥豉湯,能紓緩頭痛、鼻塞,亦可紓緩發燒。做法方面,可取青蔥蔥白的部分,加上淡啡色的淡豆豉煲湯。也可以將蔥白切粒,用作燉煮雞湯、蛋花湯,這類溫熱性的食物可暖身。蔥白有排汗功效,當中的蘋果酸、磷酸醣等可刺激血液循環,效果比薑更快。而經發酵的豆鼓可補充蛋白質。但要注意,本身發燒流汗多的人,不適宜飲蔥豉湯。

風熱型感冒:多飲室溫開水、薄荷茶、桑葉茶

風熱型的感冒,症狀較多是喉嚨痛、痰及鼻涕呈黃色,建議最好飲室溫水補充水份。

中醫亦建議風熱型感冒患者飲薄荷茶、桑葉茶等,具清熱作用,能緩解徵狀。如果輔以發燒,茶水溫度不可太高,更不應飲雞湯及補品,以免加劇感冒。

感冒中期療養:

當感冒到中後期階段,中醫建議飲「四神湯」,將山藥、茯苓、蓮子、芡實、薏苡仁等調製,添加少許豬肉煮成粥。四神湯有助退燒,亦可顧脾胃、補氣、安心神,成分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,單吃也能補足營養,亦可調解體內電解質。

發表評論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