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種黑眼圈的秘密 專家教你對症消除

熊貓眼是很多人的煩惱,讓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。熊貓眼不只有黑色,還有青有黃。中西醫對熊貓眼的形成各有理論,但都殊途同歸,就是身體虛耗,健康欠佳。據中醫學理論,由於肝腎所主經脈氣血都會在眼部周邊經過,而眼周皮膚薄,通過眼周的顏色,可看到人體某些臟腑有可能失調。

黑眼圈
跟腎臟關係最密切,因為黑色是對應腎氣的顏色;但肝脾亦相關,即肝脾腎都有事。徵狀包括腰膝痠軟、疲累等腎氣不足表現。

青黑眼圈
與肝臟有關,肝氣不足易見情緒波動,女性多有月事失調、易亂發脾氣或睡眠差等表現。

啡黃眼圈
對應臟腑為脾臟,徵狀包括脾胃運化失調、胃口差、便秘、肌肉酸痛,且皮膚問題如濕疹等亦較易發作;若再加上人體代謝減慢水濕積聚,眼部更會易出皺紋及大眼袋。

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針灸專科中心註冊中醫師黃玲玲博士指出,長期有黑眼圈問題者,最基本要調理好臟腑,最快最直接方法是針灸,針灸眼部周邊穴位如攢竹、睛明、四白、絲竹空、承泣等,可「一針見效」,有即時減淡黑眼圈的效果。但一針減淡眼圈一般只約維持2至3日,患者必須持續調理好身體臟腑,黑眼圈才會完全消失。

食療也有助改善黑眼圈。患者可自行在家焗參杞明目飲,配料為花旗參3錢、杞子3錢、菊花1錢、桑椹子3錢及龍眼肉3錢。可隔日飲。

此外,日本知名皮膚科醫生山屋雅美分享了三招解決黑眼圈的小貼士,患者也可在家自療。

黑眼圈:由於衰老或疲倦,讓眼睛周圍的皮膚失去彈性,變薄、鬆弛,導致看起來有黑眼圈。可以按摩頭皮促進血液循環,以及使用乳霜按摩臉部、眼周,令肌膚恢復彈性,消除眼下鬆弛。

青黑眼圈:眼睛下方的血液循環不順暢,因而呈現出青色。可用暖毛巾與冰毛巾交替敷在眼睛的周圍。1分鐘做 5次,共做10分鐘。

啡黃眼圈:通常是因為沒有做好防曬、經常揉眼睛,讓皮膚在變厚的角質層中色素沉澱。可使用含維他命C的化妝水或乳液,促進肌膚的新陳代謝,達到淡化、美白的效果。

發表評論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