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節痛過去可能只是老人病?但隨著都市人愈來愈多運動,情況已有變。因為,老化、運動過勞或缺乏運動,均會令關節提早磨損而引起痛楚;而出現「喀喀聲」就是警號。要正視問題,對症下藥。
以下為你介紹 4 種與關節痛相關的迷思:
迷思1. 年紀大才有關節痛?
不是。根據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於2019年進行的一個「關節保健認知」問卷調查,逾四成30歲以上的被訪港人已出現關節問題㿂狀。而由病症來看,長者多數面對由年紀增長而引致關節退化所造成的「退化性關節炎」,而中年人可患「類風濕症關節炎」,這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,主因是免疫細胞過度活躍,不斷重複攻擊自身,導致關節、肌肉等發炎。可見「老人病」一說,並不準確。
迷思2. 關節痛不可以做運動?
不是。只是關節痛人士做運動時,要先諮詢醫生可進行的運動類型,而且運動前必須熱身,舒展全身,避免運動後關節疼痛;運動時亦要注意姿勢及避免突然加強運動強度,以免痛症加劇。
迷思3. 雞腳以形補形,可以補關節?
不可以。中國人最喜歡以形補形,一旦出現關節問題,就會進食雞腳、豬軟骨等高膠質食物,希望補充軟骨組織,改善關節健康。然而,進食骨膠原食物只能提供製作骨膠原的原料,即氨基酸,並不能有效刺激骨膠原合成,無助補充軟骨組織。
迷思4. 食魚油可改善關節不適?
有文獻指出,魚油含豐富的Omega-3,具有輕度的抗炎作用,故魚油補充劑能改善關節問題。不過,Omega-3不能針對關節軟骨,未可從根本改善軟骨磨蝕所引起的關節問題。同時,亦要注意魚油補充劑與薄血藥和血壓藥同服,有機會發生藥物相沖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