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禪修習慣的人,大多有過午不食的經驗。這項重要的佛教戒律,被一些人奉為養生大法,然而,這卻非中醫理論。一般人每天也要勞動,不論是精神上還是體能上,而不是誦經念佛過每天,過了午時不吃東西,真的對身體好嗎?
出家人真的「過午不食」?
「過午不食」是出家人的戒律之一,午時是11am至1pm這段時間,即過了下午一時就不能再進食。但出家人是允許午後吃茶羹和藥食的,只是不吃正餐而已。茶羹也並非清茶一杯,而是包含茶葉、蔥、薑、棗、橘皮、茱萸和薄荷等物,煮後同食。棗既可補充血糖,也可止飢。
此外,古人過午不食,也與生活習慣有關。古人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。現在我們晚上7點,夜生活還沒開始。如果要將晚飯從三餐中刪掉,身體只會變得越來越差。
勉強自己不吃晚餐,會容易出現低血糖、抵抗力降低、餓得睡不著和胃部隱隱作痛的問題。但凡事不可一概而論,如果你遇到了下面4種特殊情況,晚飯也不是非吃不可!
1. 午餐吃太多
如果你一頓午飯吃了全天的量,且沒有運動機會,那可以考慮不吃晚飯。
2. 下午加餐吃多了
很多人在下午茶時沒有節制地大吃大喝!水果、餅乾、蛋糕一不小心過量了,那就可以考慮不吃晚餐。
3. 習慣早睡
晚飯和睡覺應該相隔3小時左右,以防太飽而影響睡眠。如果你晚上11點以後才睡覺,吃晚餐非常重要。但如果你晚上八九點就睡了,那可以考慮一天吃兩頓,把午飯的時間延後一點。
4. 嚴重肥胖
對於嚴重肥胖的人群來說,可能連快走都會覺得有巨大負擔,完全沒有能力做更高強度的運動。這種情況下,減重初期,可以選擇少食多餐,或者晚餐少吃甚至不吃。1至2個月之後,把大體重降到適宜範圍,再開始增加一定強度的運動,也適量恢復部分晚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