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茹素人士來說,豆腐是蛋白質最好的來源之一,也是高鈣低脂的健康食品。不過市面上的豆腐種類千奇百種,是否真的件件都有營養?消費者在選擇時有什麼要注意?
傳統板豆腐:
板豆腐使用鹵水為凝固劑,含有鹽湖或潟湖的沉積物,雖然口感較更,鈣質和蛋白質含量較高。食品科學雜誌《Journal of Food Science》曾發表的研究中,探討傳統豆腐或喝牛奶的鈣質吸收程度,發現兩者的鈣質吸收差異不大。
嫩豆腐:
在製作過程中以硫酸鈣(即石膏粉)為凝固劑,口感滑嫩細膩,水份較板豆腐多,可做豆腐花,但蛋白質和鈣含量也稍遜於板豆腐。
絹豆腐:
日本的絹豆腐,是熟豆漿過濾成豆渣,再加入葡萄糖內脂凝固劑而成。由於凝固劑中不含有鈣和鎂,豆漿本身的鈣含量也低,故絹豆腐根本不能補鈣。
木綿豆腐:
日本的木綿豆腐製法與中國傳統板豆腐類似,加入鹽鹵為凝固劑。根據日本豆腐協會的資料,質感較結實的木綿豆腐的蛋白質較嫩滑的絹豆腐高。
玉子豆腐:
雞蛋和清湯混合後蒸製而成,完全沒有大豆成分,所以並非豆腐。由於玉子豆腐本身由雞蛋做成,不建議再裹雞蛋煎或油炸,否則容易攝入過量油脂。
香港消委會也曾提醒消費者,香港市面有售的豆腐的鐵及鋅的含量偏低,應以其他食物作補充,包括乾果、果仁及深色蔬菜等。